雖然我不抽煙
但是很喜歡這種不同觀點的思考邏輯
很多事情一體多面
可以訓練自己更宏觀的視野
http://richter.pixnet.net/blog/post/23530689
在我們生活周遭,有些被視為是「德政」的法令,宣稱以保護人民為宗旨。這些德政的邏輯都是:只要禁止那些不好的事情發生,就會剩下好的事情。這種想法實在天真得可笑。俗話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禁止不好的事情,並不見得就會剩下好的事情。很多時候,其實是衍生出更糟糕的事情。如此一來,這些德政總是將其宣稱要保護的對象推入更悲慘的境界。然而,很少人敢公然批評這些德政。因為這些德政都是立意良善、政治正確,批評者往往被視為動機不良善,很容易成為眾矢之的。
在本系列文章中,這些害人不淺的德政將一一被點名。我無意質疑這些德政的「立意」,我將證明的是這些德政的「方法」非但保護不了人民,而且是反其道而行。我們應當知道,此種表面上說是為你好、暗地裡捅你一刀的法令,最為陰險。
(一)室內公共場所全面禁菸
今年最引人注目的最新德政,莫過於菸害防制法的擴大實施了。醫學研究早已證實,吸菸提高肺癌的發生率,對健康不利。政府為了照顧人民的健康,於是設立一些使吸菸變麻煩的阻礙。如此一來,人民就會減少吸菸,然後身體就更健康了。這樣的推論好像言之成理,也是某些人推動菸害防制法的重要理由。
我同意吸菸對健康是不利的。問題在於,以健康的理由禁菸,卻不禁其他對健康不利的事物,在邏輯上存在嚴重的矛盾。還有什麼事物是對健康不利的?有的,例如炸雞排。對許多人來說,嘴饞時來塊香噴噴、油膩膩的炸雞排 (或其他油炸物),其爽度大概不遜於菸癮者來根菸。然而,就像吸菸提高肺癌發生率似的,油炸物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既然政府有意照顧人民的健康,怎麼不立法限制油炸物的食用呢?甚至,炸雞排的香味比菸味更具引誘力,更容易讓健康不利因素在人群中「傳染」。政府是不是應該規定三人以上場所禁止炸雞排呢?
又例如,甜食是導致蛀牙的罪魁禍首。政府為了照顧人民的健康,是不是應該針對食品的甜度設定上限呢?如果你認為限制油炸物或甜食是荒謬的,又怎麼會覺得禁菸是合理的?尤其,心血管疾病或蛀牙的發生率,都遠高於肺癌。如果政府真的要照顧人民的健康,油炸物或甜食應該比香菸更優先限制才對。由此可見,禁菸是為了照顧健康的說法,理由並不充分。
禁菸的另一個主要理由,是二手煙問題。吸菸者縱使願意犧牲自己的健康以換得一時之快樂,但其本身就像是一座排放污染的工廠,使周遭那些討厭菸味或不願犧牲健康的人成了無辜的受害者。經濟學把這種現象稱為「外部性」。在外部性出現的情況下,政府往往被賦予介入的正當性。如此看來,以二手煙的理由禁菸,似乎比照顧健康的理由更站得住腳。
我們應該關切的是,室內公共場所全面禁菸這個方法,真的能夠防止無辜者吸到二手煙嗎?還是正好相反?顯而易見地,香菸消耗量會減少一些,但是大部分癮君子仍將繼續吸菸。所以問題的關鍵,在於他們吸菸的地點。如果吸菸者與不吸菸者是互相隔離的,井水不犯河水,自然就不會有二手煙問題。所以我們需要的方法,是明確劃設並標示吸菸區。不吸菸者只要別靠近吸菸區,就保證不會聞到菸味。如果他偏要進入吸菸區,那麼就一點都不無辜了。可是現行法令並不是將吸菸者隔離開來,反而是將他們趕到不吸菸的人群當中。既然室內公共場所全面禁菸,吸菸者只好在騎樓或人行道四處流竄了。如此一來,無辜的行人很容易在沒有心裡準備的情況下,突然吸到二手煙。從此,討厭菸味的人走路都得眼觀四面、耳聽八方,隨時提心吊膽,精神蒙受很大的損失。
現行法令還衍生另一個後遺症,那就是:路面菸蒂變多了。原本吸菸者在室內吸菸,菸蒂可以丟到煙灰缸裡。如今被趕到騎樓或人行道,沒有煙灰缸可以用,當然是隨手一扔啦。這對於討厭髒亂的人來說,又是精神上的損失。諷刺的是,菸害防制法本來是要解決外部性,結果本身卻製造出外部性。
室內公共場所全面禁菸,讓吸菸者四處流竄而蒙受損失,也讓不吸菸者更容易在沒有心裡準備的情況下吸到二手煙而蒙受損失。這是典型的雙輸局面。若說這個法令害人不淺,一點都不冤枉。更嚴重的是,這個法令侵犯自由權。如果有人想要經營吸菸餐廳,只要在門口標示清楚,我們有什麼理由禁止人們這麼做?為了健康?前面已證明這個理由不充分。防止無辜者吸到二手煙?顯然,討厭菸味的人根本就不會進入吸菸餐廳,進入吸菸餐廳的人根本就不是無辜者。如此看來,菸害防制法不是保護人民的德政,而是危害自由的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