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多種神明的崇拜和一年四季中各式的歲時節俗,是臺灣民間信仰的主要內容;民眾藉以在日常生活中營造樂趣,在團體歸屬的本能需求上聯誼親友,更在類似宗教信仰中紓解心理的疑惑或困苦。
海之女神-媽祖,和瘟疫之神-王爺,是臺灣最普遍的神明崇拜,這和早期漢人移民因渡海不易及水土不適而多死難有關。其他民間信仰中的神明,大抵和世界各地相彷,出自敬畏自然的有玉皇 大帝、王母娘娘、雷、電、風、雨、山、河、田、井、橋……等諸神;亦有出自祖先崇拜,如年節祭祖和清明掃墓;其他或為祈求文教或為敬仰忠義,如臺南七星娘娘廟在七夕的「做十六歲」成年禮。這些神明崇拜,除有特定的祭祀日子,大抵皆融入全年中的歲時節俗活動。春秋兩季誕生或是慶典中的神明,大多是慈祥可親;炎炎夏月中誕生的神明,脾氣則較為火爆或陰森駭人。
歲,代表一年的結束及開始。時,指春夏秋冬四季。八節指二十四節氣中八個氣候明顯變化的階段: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及冬至。俗,指的是雜俗,也就是無法排入歲、時、節之中的重要活動。
雖然臺灣社會幾乎已經完全現代化,各種地方性的民間信仰相關活動,仍然散見各地,有些活動更加發揚為年度的文化祭典。傳統社會最重要的信仰和活動就是過年,新年期間各種祭祖拜神的禮俗都有為自己或別人祈褔的意思。傳統的新年是過了元宵才結束。元宵時分,各地都有炸寒單爺、炸轎或炸土地公的習俗;商家通常在店門口用鞭炮炸這些財神以祈求來年能發財。
至今已有一百九十餘年歷史的臺南縣鹽水鎮元宵蜂炮,雖然不是炸土地公,但也是個具有相同意義的民俗活動。 元宵祈子的風俗,最主要的象徵莫過於「燈」,因為「燈」和「男丁」同音。此外,以當年生肖動物為主題,高立於中正紀念堂大廣場,輔以雷射光照射的巨型電動花燈,近年來已成為臺北的新春重要活動。
地處北迴歸線的臺灣海島,炎夏時期氣候潮濕悶熱,使得早期漢人移民飽受疾病的侵擾,因此特別想像並設計出許多驅瘟袪疫的風俗或儀式。南臺灣春秋兩季「燒王船」的祭典,就是「奉請瘟神疫鬼離境出海」的意思。
端午節也是入暑前的重要活動,飲雄黃酒、插菖蒲、艾草都是為了避瘴癘之氣。端午節包粽子和賽龍舟原是中國東南百越民族的民俗;濱臨大河或海港的城鎮每年都會大張旗鼓舉辦龍舟競賽,臺北基隆河上還能看到外籍船隊共襄盛舉。基隆放水燈以普渡水中孤魂,相傳已有一百四十五年,是酷暑中北臺灣規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中元祭典。 傳統的中元舊習中,宜蘭頭城、屏東恆春則盛行「搶孤」活動。不論是哪一項活動,臺灣人民普祭孤魂野鬼的虔誠心意絲毫未變。
秋天要報答天地諸神寬厚賜予一年的豐收,最重要的代表是土地公和大樹公。人們尊重土地和樹木,於今看來就是生態環境保護的表徵。
冬季的尾牙是一年例行祭日的最後一次,也是一年之中最能代表圓滿結束的日子;全家聚集吃潤餅,公司行號更要宴請員工客戶,感謝大家過去一年的努力,希望來年大家仍能同心協力。
臺灣民間信仰的光明面,反應人類對於天、地、人之間和諧相處的願望、共存共榮的觀念;反應出忠、孝、節、義等等社會倫理精神的敬仰;這些觀念與智慧,也是人類得以在地球上存活的最大資源。
信仰是可以的,因為它直的可以給人們力量,
但不要過迷喔 。
海之女神-媽祖,和瘟疫之神-王爺,是臺灣最普遍的神明崇拜,這和早期漢人移民因渡海不易及水土不適而多死難有關。其他民間信仰中的神明,大抵和世界各地相彷,出自敬畏自然的有玉皇 大帝、王母娘娘、雷、電、風、雨、山、河、田、井、橋……等諸神;亦有出自祖先崇拜,如年節祭祖和清明掃墓;其他或為祈求文教或為敬仰忠義,如臺南七星娘娘廟在七夕的「做十六歲」成年禮。這些神明崇拜,除有特定的祭祀日子,大抵皆融入全年中的歲時節俗活動。春秋兩季誕生或是慶典中的神明,大多是慈祥可親;炎炎夏月中誕生的神明,脾氣則較為火爆或陰森駭人。
歲,代表一年的結束及開始。時,指春夏秋冬四季。八節指二十四節氣中八個氣候明顯變化的階段: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及冬至。俗,指的是雜俗,也就是無法排入歲、時、節之中的重要活動。
雖然臺灣社會幾乎已經完全現代化,各種地方性的民間信仰相關活動,仍然散見各地,有些活動更加發揚為年度的文化祭典。傳統社會最重要的信仰和活動就是過年,新年期間各種祭祖拜神的禮俗都有為自己或別人祈褔的意思。傳統的新年是過了元宵才結束。元宵時分,各地都有炸寒單爺、炸轎或炸土地公的習俗;商家通常在店門口用鞭炮炸這些財神以祈求來年能發財。
至今已有一百九十餘年歷史的臺南縣鹽水鎮元宵蜂炮,雖然不是炸土地公,但也是個具有相同意義的民俗活動。 元宵祈子的風俗,最主要的象徵莫過於「燈」,因為「燈」和「男丁」同音。此外,以當年生肖動物為主題,高立於中正紀念堂大廣場,輔以雷射光照射的巨型電動花燈,近年來已成為臺北的新春重要活動。
地處北迴歸線的臺灣海島,炎夏時期氣候潮濕悶熱,使得早期漢人移民飽受疾病的侵擾,因此特別想像並設計出許多驅瘟袪疫的風俗或儀式。南臺灣春秋兩季「燒王船」的祭典,就是「奉請瘟神疫鬼離境出海」的意思。
端午節也是入暑前的重要活動,飲雄黃酒、插菖蒲、艾草都是為了避瘴癘之氣。端午節包粽子和賽龍舟原是中國東南百越民族的民俗;濱臨大河或海港的城鎮每年都會大張旗鼓舉辦龍舟競賽,臺北基隆河上還能看到外籍船隊共襄盛舉。基隆放水燈以普渡水中孤魂,相傳已有一百四十五年,是酷暑中北臺灣規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中元祭典。 傳統的中元舊習中,宜蘭頭城、屏東恆春則盛行「搶孤」活動。不論是哪一項活動,臺灣人民普祭孤魂野鬼的虔誠心意絲毫未變。
秋天要報答天地諸神寬厚賜予一年的豐收,最重要的代表是土地公和大樹公。人們尊重土地和樹木,於今看來就是生態環境保護的表徵。
冬季的尾牙是一年例行祭日的最後一次,也是一年之中最能代表圓滿結束的日子;全家聚集吃潤餅,公司行號更要宴請員工客戶,感謝大家過去一年的努力,希望來年大家仍能同心協力。
臺灣民間信仰的光明面,反應人類對於天、地、人之間和諧相處的願望、共存共榮的觀念;反應出忠、孝、節、義等等社會倫理精神的敬仰;這些觀念與智慧,也是人類得以在地球上存活的最大資源。
信仰是可以的,因為它直的可以給人們力量,
但不要過迷喔 。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